已经上了大学的马帅,在18周岁生日时送出了一份特别的成年礼物——由爸爸带着去献了一次血小板。他的爸爸马琳柯,献血次数已经累计达到了40次以上,分别在2006—2007年度和2008—2009年度被授予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在2000—2002年度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此外,他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时下,像马琳柯父子这样的固定无偿献血者有很多,他们为全国各个城市医院临床患者的医疗用血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记者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日常捐献血液尤其是血小板成分的捐献量仍远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许多人仍然对成分献血心存较多疑虑。为此,科技日报记者专门就成分献血这一话题,走访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
现代科技助力成分献血 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按照我国1998年10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所提倡的,18周岁至55周岁的人群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为半年,献血量每次是200毫升到400毫升。还有一种是成分献血,指的是利用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从捐献者体内科学地分离出想要捐献的血液成分,比如血小板。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为四周。
成分献血者可以捐献红细胞、血小板或者血浆,其中,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为不同需要的临床病人所用。如输入红细胞可迅速帮助贫血或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病人纠正组织缺氧;输入血小板可以帮助血小板减少症或有出凝血危险的病人预防严重出血;当烧伤、外伤性休克等引起患者血液浓缩与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时,就需要为病人输入血浆。正因为临床病人往往是缺乏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而不是全血,使得成分献血成为日益普及的科学献血方式。
针对有献血者担心在成分献血过程中是否可能引起感染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说,“血细胞分离机的工作原理是依据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的密度和比重不同,设置特定参数,离心出所需要采集的血液成分。整个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是经过严格消毒的无菌密闭管路中循环和分离,且每位捐献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
保持心态平和 献血后无需大补特补
由于正常人具有很强的造血机能,献血者捐献400毫升全血中的红细胞,两周左右即会恢复红细胞原有数量;捐献出的血小板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因此,捐献全血和血小板对人体是完全没有危害的。“在美国,男士献血间隔时间为三个月,女士献血间隔时间为四个月,并且一次性献全血500毫升,比我国提倡的400毫升多出100毫升。”该工作人员强调说,“献血者在体检合格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放心按《献血法》规定的间隔时间定期献血。捐献的血液从生理上很快会得到机体的补充,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此外,该工作人员还提醒广大献血者,献血前应清淡饮食、保证良好的睡眠,而献血后则不需要“大补特补”、“正常饮食”即可。因为血液占人体体重的7%—8%,一个60公斤的人一般有2000-3000毫升的血液在外周循环,有1000毫升左右的血液储存在肝脏、脾脏,捐血400毫升时,人体的肝脏、脾脏会动员血液来到外周循环进行补充,不会对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不必担心“失血过多”,“过度的担心反而会产生心理暗示,引起一些‘献血反应’发生”。
北京以制度建设弥补“淡季血荒”
尽管科学献血有益无害,在夏季“献血淡季”来临之时,北京还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季节性血荒”。据介绍,北京街头的二十多辆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车每天接待大约七八百位献血者,而这与北京每年142吨、“全国第一”的用血量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血液中心成分献血室和西单献血小屋每日大约有一百人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而全市医院临床患者治疗每日需要180—200单位的血小板(200毫升/单位)。机采血小板的“缺口”就需要从全血中手工分离血小板来补充。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医疗需求不断上升,临床治疗用血量每年以10%左右速度递增。据介绍,由于北京临床用血患者有60%以上是从外地专程来京就诊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京市血液供需紧张的程度。为此,北京市除了加强宣传与动员,在献血者优惠政策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方便献血者今后用血。
《北京市献血管理办法》规定,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可免费使用献血量五倍的血液,十年后免费使用献血量两倍的血液;累计献血超过一千毫升的献血者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自献血者献血之日起十年内可以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另外,今年4月1日北京市还推出了“就近报销”的实施办法,即不论献血者是在北京市何处献血,无论在何地发生任何情况用血后,只要提供献血证、身份证、用血发票、配偶或直系亲属与献血者的关系证明等相关资料,即可在任一报销点(北京市各区县献血办公室)就近报销用血费用。
将献血看作是习以为常的“善事”
“国家出台一系列对献血者的优惠政策,就是为了鼓励大家献血。但是我国每千人口献血率还是很低的。我国每千人献血率只有8.7,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的36.7、新西兰的30.3、韩国的28.2。”血液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相关数据。
公民无偿献血的普及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公民素养。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不断增强,提高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紧迫。据介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献血无偿,用血免费,全民的医疗保险事业开展得很好,政府在医保领域也投入较多,因此公民献血的心态更为积极。例如美国,无偿献血都处于“有序的良性运行状态”,市民将献血看作是习以为常的“善事”,固定献血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非常高。该工作人员指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献血事业开展得较为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献血知识“从幼儿园时期”就得到了普及教育,它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包含在学校的日常健康课中。献血“从娃娃抓起”,或许是未来缓解我国大中城市用血危机的一剂良方,但这也绝非朝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