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储存温度:全血和红细胞悬液的储存温度是2-6℃,运输温度是2-10℃。血小板的储存和运输温度都是20-24℃。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储存温度是≤18℃,运输温度应维持在冰冻的条件下。
血液的保存期:目前,我国多数血站所用的血液保存液,能使全血和红细胞保存期达到35天。
红细胞保存液:最常用的一种保存液是: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它含有的葡萄糖和腺嘌呤能帮助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维持ATP的含量,而枸橼酸盐则能防止血液凝固。
哪些物理因素会对血液质量造成危害:不适当的保存温度和外力作用。
献血时为什么一个人要用好几个采血袋:便于采集好的血液做血液成分分离。
全血可以分离制备成哪些血液成分: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粒细胞、冷沉淀、去病毒血浆等。
悬浮红细胞:采集血液时使用多联采血袋,将采集好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来,再向剩余物中加入适量的红细胞保存液,制成的混合物即为红细胞悬液。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采集血液时使用多联采血袋,将采集好的全血中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来,再向剩余物中加入适量的红细胞保存液,制成的混合物即为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品用大量0.9%的生理盐水洗涤,去除绝大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适量的0.9%生理盐水中,该混合物称为洗涤红细胞。
冻融去甘油红细胞:一般是用采集6天内的红细胞,加入甘油作为防冻剂,在-80℃或-196℃下保存5-10年,使用时融化,尽可能去除防冻剂、上清血红蛋白及血浆、白细胞、血小板。一般红细胞可回收80%,需24小时内输注。由于这种方法红细胞保存时间长,可用于保存稀有血型红细胞。
机采血小板:采用血液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的血小板分离出来,悬浮于一定量的血浆内,这样制成的混合物称为机采血小板。储存于20-24℃的环境,震荡保存24小时至5天。
新鲜冰冻血浆:全血采集6小时内,将血浆分离出来,冰冻,这样制成的血液成分称新鲜冰冻血浆。可-20℃保存一年。
病毒灭活血浆:血浆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是传播病毒危险较大的血液成分,为了提高输血的病毒安全性,现在可以运用有机溶剂/清洁剂法;美兰/荧光照射法等方法将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过再给患者输注。
冷沉淀: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其被加热至37℃时呈溶解状态,主要含有第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ⅩⅢ因子及纤维蛋白等成分。
人血白蛋白:是临床常用的血浆容量扩张剂之一,它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分离制得的,10℃以下可保存5年。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它也是人血清电泳移动最慢的部分,即丙种球蛋白。它们是分子量不等而结构极为相似的集合体。分为标准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