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江苏“最牛献血家庭” 全家献血7万毫升


   

     “请到这里来填表”、“献完血的记得来领早餐”、“这是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每个工作日,在江苏省血液中心机采室你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声音的来源不是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位扎着马尾辫、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她的名字叫李小俊,今年已经54岁了。

    自2010年7月江苏省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李小俊已经在这里义务服务了1670个小时,不仅如此,她本人还是一位无偿献血者,个人献血量已达2万多毫升。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丈夫和两人女儿也纷纷加入“献血大军”。去年,这幸福的一家人还被评为江苏“无偿献血爱心家庭”。献血背后有故事,我们一同去感受。

12年,36次,2万毫升

    李小俊退休前是一名营业员。回忆第一次献血的经过,李小俊脱口而出了两个词:“纠结、忐忑”。“十几年前,我每次经过南京山西路广场看到无偿献血车,内心就有一种献血救人的冲动。但一想到鲜红的血,心里就有点毛毛的,总是没有勇气上车献血。”李小俊说。

    2001年2月8日上午,李小俊和家人一起去夫子庙逛街,看到街头停了一辆献血车,刹那间,献血的念头再一次在她的心中涌动,停下脚步,她对丈夫和两个女儿说:“我要去献血”。丈夫和女儿给李小俊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愣住了,但很快就理解了,并表示支持。在家人的陪伴下,李小俊勇敢地走上了献血车。

    “全家人都在,我情不自禁的底气就足了,即使晕倒也不怕。”李小俊说,“后来,在献血车上等待血液检验结果时,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生怕血液不合格献不了。当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献血了,我特别激动,终于可以实现愿望了。我卷起袖子,闭上眼睛,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待着。这时,老公和女儿在一旁不说话,一直盯着我看。抽血开始到完成差不多一两分钟,整个过程很顺利,没有想象中那么疼。”

    就这样,李小俊在家人的见证下,献出了人生中第一袋200毫升血,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献血证。献完血之后,本以为会头晕的她一点反应都没有,正常走下了车,和家人坐着公交车一起回家了。

    正有了第一次献血的经历,也就有了此后的36次。12年间,李小俊累计献血达2万多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部血量。


女儿生日选择 “献血”,作为“成人礼”

    在李小俊的直接影响下,丈夫陈宏其及两个女儿也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到目前为止,这个家庭已经是江苏省血液中心已知献血最多的家庭,十几年来共献血近7万毫升。去年年底,这个幸福的小家庭被江苏省血液中心评为“无偿献血爱心家庭”。李小俊和小女儿还分别获得过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金奖、铜奖。李小俊的丈夫陈宏其说,“多做好事,会有好报。希望有更多、更牛的献血家庭出现。”

    李小俊的两个女儿乖巧、懂事。大女儿陈妮斯今年29岁,小女儿李聪慧22岁,现都已经参加工作。说起姐妹俩第一次献血的日子还别有一番意义,她们都是选择在自己18岁生日那天献血,以此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大女儿18岁生日那天,一个人悄悄地去了献血屋,没有告诉任何人。献完血后,她拿着献血证高兴地回到了家,一进家门,亮出献血证,对说我说:‘老妈,今天是我生日,我去献血了。我献血,我光荣。’当时,还没有满18岁的小女儿,看到姐姐拿到了献血证,在一旁很是着急,嘴巴一直念着:‘我没有18岁,还不能献血,急死我了,我要快长大。’”李小俊说,“小女儿18岁生日那天,早早的就和我电话预约好了。拿到献血证后,她特意拍了张合影,说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成人礼’的礼物,以后还要献血。”母女同心,看到两个女儿如此坚定,李小俊非常欣慰。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小俊得知一年可以捐献很多次成分血(血小板),平均一二个月就可以献一次,而且可以救更多的人,所以,每年除了献二次血以外,她和家人还坚持献成分血。

将志愿者工作进行到底

    原本不懂医学知识的李小俊当义工一年多来成了半个专家。“献血损害健康,人会变胖”、“经常献血的人如果隔一段时间不献血,身上就会难受,连血管都会痒。”……种种质疑,李小俊显得很无奈,她说,这都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她把自己和家人献血的经历现身说法,告诉大家献血救人、无损健康。“每次献血之后,我和我的家人都很好,没有任何不适。血是可以再生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有的人心理作用,潜意识里认为体内失去了一些鲜血,需要好好补一补,所以,在无形当中就会情不自禁多吃一些食物和补品,如果不及时运动,很有可能就长胖了。”

    李小俊每天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指导献血者填表和讲解献血注意事项,以及为他们做好发资料、倒水、扎绷带、发盒饭等服务。按规定,55周岁以后就不能参加无偿献血了,54岁的李小俊坦言,就算不能献血了,也希望继续服务献血事业,将志愿者工作进行到底。她说:“当志愿者既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又能为他人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发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乐趣,为他们服务是一种享受。我收获了他人的微笑、快乐和感动。哪怕只是一句谢谢,一个微笑。”

    李小俊身边的一些朋友和亲戚看到他们一家人这么频繁、像完成一件任务一样地去献血,经常会说她是“神经病”,也有人认为他们是炒作,为了出名。李小俊坦然地说:“我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想尽自己一份力量,毕竟献血对于我们健康人来说,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无偿献血,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不用舍己,还能救人,这样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献血所救的往往不止是一个人的生命,而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呢!”


相关链接
献血是否危害健康?

    献血,就是为拯救需要输血的人,献出自己的血液。血液是活的细胞,迄今尚无法用人工制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献血间隔不能少于6个月,一次献血200—400毫升。

    献血是否危害健康?医学专家表示,科学研究早已证实,人体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全身循环,还有20%(约有800毫升)的血液储存在肝脏、脾脏、皮肤等小血库中备用。献血后,这些储备中的血液会很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来。献血后会加快血液新陈代谢,不会影响健康。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因合理献血而引发的疾病。

    血液不同于别的商品,不能工业化生产,不能长期保存。它是生命的接力,只有人们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渡过缺血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