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十万个为什么(之28) ■为什么Rh阳性血能救Rh阴性患者的命?
60多岁的陈大妈在得知自己患有腹膜后巨大嗜铬细胞瘤后,辗转了多家三甲医院都没能做上手术。除了手术风险太大之外,还因为陈大妈的血型是O型Rh阴性,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血源无法充足保障。后来终于在我院解决了这一难题:手术中医生紧急使用了配血相合的O型Rh阳性红细胞输注给手术中的患者,为手术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既往的医学观念中,Rh阴性病人用阳性血都会造成各种不同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失去生命。而陈大妈为什么能输大量的Rh阳性血呢?
稀有血型患者常遇手术难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要从“熊猫血”说起。“熊猫血”其实就是稀有血型的代名词,人类血型目前为止发现的共有30个系统,广为人知、与输血关系最密切的就是ABO系统和Rh系统,其中中国汉族人口中99.7%左右为Rh-D抗原阳性,也就是俗称的阳性血,而剩下的0.3%左右为Rh-D抗原阴性,也就是俗称的阴性血或“熊猫血”。又因为抗原分布频率的不同及ABO血型的不同,造成了ABO同型的阴性血相对更加稀有。陈大妈是O型Rh阴性血,在术前准备时经过长达两周的时间才找到16单位(相当于3200ml的全血)Rh阴性红细胞。
Rh阴性病人的输血始终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志愿者在捐献200ml或者400ml全血后,需要间隔6个月的恢复期才能第二次献血,而一份血捐献后只能保存35天时间,这样就使原本稀有的“熊猫血”更加珍贵。而工作、学习、生病、服药、女性生理期及怀孕等原因,都会使Rh阴性血献血者的动员十分困难。那么,在Rh阴性病人需要救治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阴性血患者要查抗体
解决阴性血患者用血的问题是有办法的。在确诊Rh阴性病人后,要及时进行相关血型抗体筛查试验,确认Rh阴性病人体内是否含有抗Rh-D抗体。如果病人体内没有抗Rh-D抗体,则病人在大出血时会危及生命;而Rh阴性血无法保障时,可以紧急输注配血相合的ABO同型的阳性血来挽救病人生命。这种方法适应的患者人群为男性、已经过生育期的女性或者因为生产大出血并准备通过切除子宫止血的育龄期女性。
陈大妈虽然是女性,但已经超过育龄期,在手术前的血型抗体筛查中未检出抗Rh-D抗体。在手术风险大、出血多,而Rh阴性血又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输注了大量ABO同型Rh阳性血,为手术的最后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但是也因为输注了Rh阳性血,在手术后第6天,陈大妈体内出现了抗Rh-D抗体,而此时陈大妈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通过少量、间断地输注Rh阴性血,再辅以各项对症治疗措施,陈大妈最终得以康复。
在这里要提一下,抗Rh-D抗体属于免疫性抗体,也就是说Rh阴性的人本身是不会产生抗Rh-D抗体的,通过妊娠或输血免疫才会产生抗Rh-D抗体。产生抗Rh-D抗体后就不能再输注Rh阳性血,否则就会出现溶血反应而危及生命。Rh阴性的育龄期妇女若有抗Rh-D抗体,在生育时可能会导致流产和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