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血小板制品的合理应用》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由江苏省血液中心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联合申报的《血小板制品的合理应用》获2007年度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可能发生出血的患者,通过输注供者血小板,替代补充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起到预防出血作用,称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但迄今为止,尚缺乏统一的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参考标准。课题组将血小板促凝血功能实验,即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作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监测指标,根据病人血小板数量(Plt)和APCT的变化来指导血小板的预防性输注。通过对47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出血者24例,未出血者23例)的实验观察,确定以APCT≥90S为界点(cutoff  point)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5.6%;以BPC 9/L为界点值,预示敏感度为100.0%,特异性为47.8%。血小板﹥20x109/L的病人不需血小板输注,而对于血小板9/L的患者,应定期监测APCT的变化,以APCT≥85S作为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征。对232例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临床应用表明,这一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方案安全有效,可减少血小板的不合理输注,节约宝贵的血小板资源,提高了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水平。特别是对于长期需要输注血小板的病人,不但能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还可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关论文已分别发表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和《中国输血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