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海拔7546米,我中心顾坚同志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


    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被人们称之为“冰山之父”。顾坚———江苏省血液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在7月21日这一天成功征服了慕士塔格峰。

  江苏人登上“绝望”高度

  昨天,笔者见到顾坚时,他拖着一双凉鞋,一双脚6个黑乎乎的脚趾显得很惹眼。“哈哈!这就是这次登山冻的,现在已经好多了。”顾坚显得很轻松地说:“两个大脚趾硬邦邦的,都冻死了,医生说可能要截掉。”“值得吗?”笔者禁不住问。“值!我特别享受登山的这个过程。”顾坚义无返顾地说。

  顾坚告诉笔者,他这次攀登的是慕士塔格峰,在登山爱好者中,很少有人直接说慕士塔格峰的,“7546”是它的代号,人们称之为“永远爬不到尽头的雪山”。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7546”这个高度是很难逾越的,很多人在离顶峰只有一两百米、甚至是几十米的地方实在不行了,只能撤回,所以他们称海拔7000~7500米之间的坡为“绝望坡”。

  顾坚说,以前有过2次登6000米以上雪山的经验,而5000米左右的雪山他自己也记不清爬过多少次了。正是这些丰富的登山经历,为他这次成功登上慕士塔格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省只有2个人登上最高峰,我算一个。”据了解,7546米是目前我省登山爱好者登上的最高海拔高度。

  2000多米花了4天时间

  据顾坚介绍,对于一个登山爱好者来说,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山反应,雪山上的氧气十分稀薄,尤其在接近山顶的地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山下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会让人感觉非常不适,很多人初到那里会产生呕吐、无力、嗜睡等症状。登山队员为了让身体有个充足的适应期,他们会在山下到半山腰的营地之间进行10天左右的反复拉练,因巨大的体力消耗和身体上的强烈不适感受,不少报名登山者会在这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

  7月18日凌晨4:00,准备就绪的顾坚和其他队员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征程”。“我们这一队总共有24人,每4人会安排一位高山向导。”他们从5000多米的C1营地出发,第一个目的地是1000米以上的C2营地,这对很多登山队员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在C2营地向C3营地前进的时候,有的队员就感到力不从心了。“越往上,气温越低,对体力的要求也越高。”顾坚讲述的并不惊心动魄,但现实却非常严峻,尤其是从C3营地出发登顶的时候,虽然那只是600多米,但是,对很多队员来说却只能望而却步。

  “在最后关头,准确地讲,拼的不是体力,更大程度上拼的是意志和毅力。我觉得男人需要这种精神。”顾坚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次的运气真的很好,冲顶时虽然下起了暴雪,但风不是很大,在雪山上,风要比雪更可怕。”多次登山的经验,让顾坚掌握了很多诀窍。“说实话,望着看不到头的雪山,最后关头,我估计自己是上不去了,但是,脑子里一直想着不能放弃,想不到就这么登到了山顶。”7月21日,他成功了!

  冲顶成功后,大家想当然地认为顾坚会很激动,他却说:“脑子一片空白。”顾坚自嘲道:“大脑缺氧,让我的智商只有几岁的孩子那么高。”

  顾坚回忆,冲顶时,有一段时间,由于极度疲劳一边走着一边就睡着了,那是一种很浅的睡眠状态,当时意识已经十分模糊,像做梦一样,但脚还在机械地往前挪。也正是在那时,他的脚由于动得太慢,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被冻伤了。

  每天连爬4趟紫金山锻炼体力

  在登山前,顾坚已经连续训练了两年,他的训练方法就是爬紫金山。“紫金山一爬就是4趟,中间不歇脚,还要负重10公斤,这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爬紫金山的时候,经常能遇见去早锻炼的人,他们爬一趟的时间,我能爬好几趟。”顾坚豪爽地笑着说。“训练到自己好像一部机器,打开开关就一直往前,不知疲惫,就差不多了。”顾坚说,准备不充分就贸然上山是很危险的,为了万无一失,他把登峰的计划推迟到今年7月底。

  最大的愿望是登珠峰

  说到家人对他这个特殊爱好的态度,顾坚说:“从反对,到不支持,到‘习惯了’。”顾坚的女儿小时候常为有这样一位勇敢、了不起的父亲而骄傲,现在长大了,知道了这项运动存在巨大风险,就开始变得不太赞成了。“他出去的这段时间,我们真的很担心,有时两三天也联系不上,我和女儿在家干着急。”妻子略显无奈地说。

  顾坚的最大愿望是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他说,这除了对他自身有很高的体能要求以外,像他这样的自费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将近30万元的报名经费也是相当可观的。“我不会放弃努力,如果条件成熟,我还是会去圆梦。”

(文稿:张妍;图片提供:顾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