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志愿服务 善泽人间》荣获征文二等奖


    根据《关于省级机关青年“培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的表彰决定》(苏委工团[2014]6号),我中心党办组织选送的由献血服务科李静撰写的文章《志愿服务 善泽人间》被省级机关团工委评为二等奖。

    作者李静以温暖的笔触将志愿者工作中遇到的感人的人物和事迹娓娓道来,向大家讲述了志愿者大家庭成员的价值准则“友善和仁爱”,让读者在感动的同时,不禁对平凡而伟大的志愿者肃然起敬。

    志愿服务 善泽人间

    有这样一种信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吸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通俗易懂的24个字为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凝聚思想、指明方向,是一个可以振奋精神的价值理念,更是一个能够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公民个人层面的第四个价值准则就是“友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提倡友善和仁爱,强调“与人为善,善莫大焉”的人际交往原则。国学经典《三字经》开篇首句便指出:“人之初,性本善”,由此看来,这些思想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友善”也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我是江苏省血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无偿献血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志愿者有很多种,有在上海世博会上迎接四方宾客的“小白菜”,也有在南京青奥会上亮出中国名片的“小青柠”,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出现在我们身边,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而无偿献血志愿者是与爱心相伴,与生命相连的。在我的工作中,也是最需要友善与合作来凝聚人心、开展工作的。

    我中心的志愿者服务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由许多爱心市民组成的志愿者之家。我们的志愿者一直活跃在流动献血车周围、社区、学校和街道,为献血者服务、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的科普知识,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为江苏省无偿献血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志愿者都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程度也许不高,或者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们用爱心和坚持做到了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事。他们帮助了很多陌生的人,而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动人故事,让“友善”成为我们内心宝贵的财富,更成为我们彼此赖以生存和心灵相通的桥梁。

    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多少会有点紧张,志愿者左嫚萍、张娟为了消除他们的顾虑,会与他们分享自己献血时的体会,还会轻握着手给他们勇气和安慰。一声鼓励,一个微笑,刚刚还素不相识,顷刻间,志愿者就成为献血者最友好最信赖的人。

    我们团队里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小家庭,妈妈李小俊是家里第一个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在全家人的鼓励和见证下,她献出了人生中第一袋血,拿到了第一本献血证,她觉得非常自豪。两个乖巧懂事的女儿都选择在18岁生日那天参加无偿献血,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作为自己的“成人礼”,爸爸陈宏祺也在家人的影响下坚持无偿献血。至今,全家人累计献血已超过7万毫升,这7万毫升血液又能救治多少患者,令多少家庭团圆!他们被誉为江苏“最牛献血家庭”。而更牛的是,李小俊退休以后,几乎每个工作日她都来做志愿服务,虽然离家很远,但风雨无阻,一做就是四年。她的服务工时已超过四千小时,是全国五星级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全家人不仅是献血者,也是志愿者,在机采室和献血点宣传服务,日复一日坚守着,默默付出着。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志愿者会放弃休息到献血点宣传和服务,没有报酬,心甘情愿。他们在血液告急的时候和我中心的员工一样都是“活血库”,献血证从一本、两本到五本、十本,服务工时也从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从不炫耀,默默付出。

    像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志愿者都是有着伟大情怀的平凡人,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觉得连自己都变得美好了。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志愿者,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时刻能感受到大家庭的团结和关爱。

    大文豪雨果曾在他的作品中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在我们的团队里,凡人善举随处可见,我们在用真诚给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正能量,为无偿献血事业,为“健康江苏”做出我们的贡献,也为南京这座博爱之都增添一抹温情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