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献血,这些顾虑不必有


 
  无偿献血不仅能够救死扶伤,更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献血者日”里,记者采访了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的有关专家,请他们解答有关献血与人体健康的诸多疑问,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会不会损害健康
 
  专家指出,这种关于献血常见的顾虑其实是毫无根据的。简单来说,正规献血对机体造血机能的影响与出一次鼻血,来一次例假,受一次小外伤没有什么区别。
 
  正常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800毫升,一次献血200毫升或4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4%到8%。人体失血后,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到2小时内,就会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血浆蛋白浓度在一天左右就可以恢复;红细胞恢复的速度稍慢,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补足失去的红细胞。因此,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献血200到400毫升是无损身体健康的。
 
  人体的贮血和造血都有较强的代偿功能。平时在血管内奔流的血液只占人体血液总量的70%到80%,其余的血液都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适量献血后,血管内的血液很快会得到“贮血库”血液的补充,同时骨髓等造血器官会加快生成血细胞,最大可达到每天制造血液100毫升,所以献完血后不会有失血的不适感觉。
 
  人体内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7到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为7到9天。即使不献血,这些血细胞也在不断新陈代谢,维持着人体血细胞数的相对稳定。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能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提高脑血流量,预防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是否会引起血压波动
 
  正常人献血是不会影响血压的。有的人在献血后的几天内,可能会出现血压偏高或偏低现象,这往往是由于精神紧张、大脑皮层暂时控制失调所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血压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决不会造成长期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献血后会发胖吗
 
  不少女性往往会担心献血后影响体形。其实,人体发胖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对食物的吸收和消耗不平衡造成的。就现有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来说,献血后完全没必要大补特补,甚至暴食暴饮。否则,反而会造成能量与营养过剩,产生其他副作用,对健康不利。
 
  成分献血安全吗
 
  成分献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献出血液中的某一种成分的,所献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红细胞、粒细胞或造血干细胞等。目前,我国开展较多的是机采血小板。
 
  之所以要提倡成分献血,是因为临床上某些病人并不是由于缺乏全血而需要输血,而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种成分。因此,成分献血不仅能节约资源,提高疗效,还能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捐献成分血的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都在经过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每位捐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所以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而且血液分离机的操作是全自动化、封闭式、电脑程序运作,还有工作人员进行监护,因此不必担心全过程的安全。
 
  献血小板影响健康吗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血浆约占50%,血浆中钾、钠及各种蛋白等有机成分只占8%到10%,其余90%到92%的成分是水。献血者献一个机采单位血小板和血浆的总量为400毫升左右,在这400毫升血小板和血浆的混合体中约有40毫升为血浆蛋白等有机成分,其余360毫升为水。所以对于血小板功能和数量均为正常的健康人来说,适量捐献血小板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一般来说,捐出的血小板在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比捐献红细胞的恢复时间要短得多。
 
  恐血、紧张怎么办
 
  有些人由于不了解血液的生理知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恐血”心理,献血前后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尤其是第一次参加献血的人较易产生诸如心慌、出汗、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症状。
 
  出现这种症状除了精神过度紧张等心理因素外,饥饿、低血糖、低血压或过饱;疲劳过度,睡眠严重不足;座位采血过快,气力过猛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等也会引起献血反应。
 
  因此,献血前要尽可能地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空腹,不要饮酒,可以按往常的习惯进餐,但要以低脂食物为宜。献血前5天内不要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献血过程中,要放松心情,听从医务人员的引导。献血后一两天内不要做剧烈运动。针眼处要保持清洁,以免发生感染。适当补充营养,但不要暴饮暴食。
 
 
                                                    ——来源: 健康报网